华亭:肉牛产业“犇”出致富新赛道
华亭:肉牛产业“犇”出致富新赛道
华亭:肉牛产业“犇”出致富新赛道
在华亭市西华(xīhuá)镇的田野间,牧歌悠然回荡,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(xiāngcūn)画卷正徐徐(xúxú)展开。近年来,西华镇紧扣“扩群增量、提质增效(zēngxiào)”的目标,以肉牛产业为“牛鼻子”,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。通过精准政策“输血”、创新服务“造血”,养殖业已从小规模起步,跃升为规模化、标准化的蓬勃产业,让家家户户尝到了(chángdàole)甜头。
聚焦良种扩群,靶向扶持脱贫户、监测对象等群体,西华镇对养殖能繁母牛产犊的(de)脱贫户及监测对象,按每头(tóu)600元给予补贴,若新生母犊为(wèi)优质平凉(píngliáng)红牛品种,补贴标准提高(tígāo)至每头1200元,单户最高可享20头补助。同步实施能繁母羊(mǔyáng)养殖补助,每只补贴100元,单户最高补助100只。针对奶牛养殖,制定“阶梯式”扶持政策:存栏100头以下的养殖户每头补贴1000元,其中脱贫户不设存栏下限、最高补助100头,一般户需存栏5头以上、最高补助50头,并严格核查奶牛“两病(liǎngbìng)”检测报告,确保防疫(fángyì)安全。
为了降低成本,西华镇给每头肉牛提供500元饲料补助,单户最高10头。镇农业办联合村社干部逐户上门进行核验,通过后资金由“一卡通”直达农户账户。什民村养牛户张宏伟(zhānghóngwěi)乐呵呵地说(dìshuō):“这些补贴真及时,今年(jīnnián)我家就添了3头红(tóuhóng)牛犊!”
同时,西华镇巧用“小群体、大规模”模式,让大户们“一带多(duō)”,激发乡村产业活力。依托西塬村、阳关村、草滩村和(hé)新庄洼村4个(gè)肉牛养殖大村的优势,全镇打造了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(xiǎoqū)、5个家庭农场和7个合作社,5个畜种改良点遍布乡间,牛存栏突破3000头。
为防治疫病,西华镇用立体化防疫(fángyì)体系托起“安全网”。16名专业防疫员(yuán)(yuán)常年活跃在一线,春秋两季集中防疫打针、日常补针不间断,把牛结节病、口蹄疫和布病挡在门外,防疫密度稳稳达到100%。在草滩(cǎotān)村,防疫员杜升军笑着说:“我们(wǒmen)就像‘牛医生’,随叫随到,一站式服务让农户安心养牛。” 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